八月炎夏,夏荷争艳。宝应县射阳湖的两万亩荷花盛开,随着会期3个月的荷文化节启幕,以生态为“宝”的宝应迎来一年中人皆向往、商客云集的火热时刻。围绕利用生态资源做足“文旅+”“生态+”发展文章,身处“江苏绿心”的宝应县凝聚起生态竞争力,自然生态之美、绿色生产之美、人居环境之美在这里交相辉映。
宝应县委书记张小辉说,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作为我省江淮生态经济区的重要发展极,宝应县坚持“生态立县”,开展绿色发展引领行动,将在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新时代鱼米之乡示范区和“水韵江苏”建设样板区的过程中,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资料图】
绿色是宝应的底色,“生态红线”是宝应县始终坚守的发展底线。千年大运河流经宝应,两岸历史上形成了众多码头货场。为让一河清水永续造福两岸,该县2017年启动大运河生态修复工程,累计投入近3亿元,整治拆除沿线329户各类堆场、码头、搅拌站等,并实施河岸生态修复60万平方米。如今漫步大运河边,步道逶迤、草木葳蕤、风光旖旎,河中依旧有船舶缓缓驶过,两岸却再也没了杂货堆积、机器轰鸣。宝应城区公里长的运河两岸还被打造成风光带,成为居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捍卫生态底线,宝应人敢于“断腕”。“在宝应,环保一票否决权有历史、有权威,更有作为。”宝应生态环境局局长周志刚说,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坚守产业门槛底线,严格执行环评制度。2016年至今,宝应全县对77个不符合环保审批条件的项目进行劝退。此外,全县实施动态环保监控,累计关闭化工企业23家,3个项目因“两高”被执行产能淘汰和压减,20多家“散乱污”企业被清退。
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宝应厚植生态优势,相继获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与此同时,宝应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生产力,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竞争力。
城市的生态品质是食品产业最具说服力的口碑。在宝应县安宜镇,一座产业规模百亿元的有机食品产业园方兴未艾。去年以来,园内江苏荷仙食品莲藕精深加工、粤海永顺泰啤酒麦芽、中粮面业小麦粉加工等追加投资项目均实现开工或投产。目前,宝应共拥有规模食品企业30多家,知名品牌50多个,形成粮油加工、藕制品、蔬菜加工、饮料制造等特色食品产业集群,更多食品产业链企业还在陆续赴宝应组团发展。
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思路,宝应县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资源利用结构调整优化,培育节能环保、生态循环等绿色低碳产业,逐步建立宝应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
宝应县是一座没有燃煤电厂的县城,全县能源供给都来自“绿电”,风力发电机鳞次栉比,渔光互补光伏电板覆盖大片河塘湖泊。这两天,国网宝应县供电公司正在山阳镇绿之舟“绿电厂房”屋顶光伏申请安装现场实地勘察。这处“绿电厂房”屋顶光伏申请并网容量达,投运后预计每年将产生绿色清洁能源173万千瓦时,不仅可以供当地企业所用,多余电力还能输入电网。“绿电厂房”是宝应县创新的一种招商载体,可以为入驻项目配置屋顶光伏电组等绿色能源生产系统,既为项目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基础设施,也引导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目前宝应已在7个镇区启动“绿电厂房”建设,总占地面积达1308亩、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
通过“绿电厂房”等招商新载体,今年以来,宝应县部分园区集聚一批锂电池产业链企业,园区的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持续提升。该县还在安宜镇、望直港镇设立循环经济产业园,引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在再生铝、橡胶循环再利用、固体废物能源转化等方面均形成项目突破。
目前,宝应正围绕壮大锂电池产业,加大正负极材料、复合铜箔、隔膜、成套设备等锂电池产业链的招引;围绕当地智慧物流基地,加快引进一批云仓、电商直播平台、智能仓储系统、冷链物流等相关企业;瞄准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突破,着力招引芯片封测、功率半导体、智能终端等项目。
“抢抓‘双碳’风口,以实体经济为导向,宝应县全力以赴推动本地产业延链补链,大力发展低碳绿色高端产业,从而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绿色化、现代化水平。”宝应县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科科长陶丙玉说。(张晨 张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