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牧场里和牛儿零距离相处,精心调配牛儿“爱吃”的饲料,给牛儿“问诊把脉”……日前,在浓厚的竞赛氛围中,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的“强国杯”第五届牛精英挑战赛决赛在宁夏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76支队伍展开比拼,学生、老师、评委等共计700余人参与到赛事活动中。
(资料图)
记者穿梭于大赛现场,用几组镜头记录“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青春脉动。
着眼生产实践,把课堂搬进养牛场
“目前该点的温度和湿度分别是……”江西农业大学代表队的选手张丰薇正在上千平米的养牛场里实地测量,记录着空气质量、饲料数量等关键数据,这些都是团队随后分析牧场潜在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案的依据。
不同于一般的学科竞赛,在“牛精英”的赛场上,参赛选手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和“笔头功夫”,更重要的是深入一线,了解整个产业链,和一头头奶牛、肉牛打交道,从牛的疾病该怎么治,到饲料该如何搭配,再到专业器械该怎么操作……所有的角逐都离不开生产实践。
温逍是四川农业大学代表队的队员,在参赛之前,她就到牧场里进行了多次实践实训,“这使我第一次对整个生产链有了全面了解,要养好牛不仅涉及本专业的知识,也涉及遗传、细胞等方面,而在现实的牧场中,还需要管理、物流的知识。现在我真正意识到了学科交叉融合的意义,它融入了比赛中,也融入到我的学业中。”
为了全面地评估参赛选手,评委由高校老师、企业技术人员和牧业一线专家共同组成,他们要考察学生们发现的问题准不准,方案能不能落地。
“实践训练让选手们养成的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学会结合牧场的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方案,而不是书本上的标准化答案,”看着参赛队员们在挑战赛中热火朝天、充满干劲,已经担任过三届比赛评委的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赵国琦倍感振奋,仿佛看到了行业未来的储备军,“在比赛中,我们不仅仅看到了选手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看到了他们对于我们这个行业的热情和信心。”
开阔学科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团队里,每个人擅长的方向都不一样,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和帮助。毕业之后我会选择这个行业去工作,这次经历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启发,不管是技术还是管理,都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所有任务的,必须要注重团队合作。”中国农业大学的选手邹少东在比赛中获得了这样的体会。
从赛前组建的联络群,到赛程中各个队伍朝夕相处、交流练习,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团队的竞争对手们,在台下也成为了朋友。“南京农大、东北农大和我们是同一组的竞争对手,但是平时我们会交流比赛的经验,互相鼓励和学习。”中国农大的陈天宇说。
牛精英挑战赛给选手们带来的成长不仅仅如此,更是让学生们拥有了一个展现自我和全面发展的平台。
作为承办单位宁夏大学的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马云在比赛中看到了学生们的成长,“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解决牧场的实际问题,这让学生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更足了。这种在性格和思想品质上的提升,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除了侧重于学生的实操能力,今年牛精英挑战赛的一大亮点就是把赛事和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结合了起来。
“在总决赛的考察内容里,我们专门设置了10%至15%的思政题目,涉及到我们国家农业产业的大政方针。我们希望培养学生‘跳出产业看产业’的视野,跳出单纯技术层面的问题去谈产业的发展,把专业能力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个人发展和国家战略融合在一起。”中国牛精英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农林教育分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曹志军介绍说。
反哺教学改革,为逐梦青年保驾护航
“每年暑期,我们都会给学生提供在企业和牧场里实习的机会。经过实践的历练,我们会推荐他们来参赛。”从第一届牛精英挑战赛开始,北京奥耐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孟秀荣就是来自企业的评委,她看到了“牛精英”的成长,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发现不足、提升自我的平台,“通过实训,才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理论知识得到升华。”
走到生产一线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要到深入行业的每一环节;积累经验不是循规蹈矩,而是要把眼光投向行业的未来。产教融合的模式让学生们脚踏实地、树立理想;以赛促学的理念让一届届参赛学生从中受益。
“今年很多的带队老师都是曾经参加过比赛的学生,他们现在已经成为了各个大学教学和科研岗位上的青年才俊,他们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指导新一届的学生”,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林万龙表示,“所以说‘牛精英’不单单锻炼了学生,也提升了老师的水准。”
不仅如此,教师们在指导学生参赛的过程中,也在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和提升空间,通过比赛反哺教学,推进养牛专业的课程方案改革。
“我个人一直在高校工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太容易直接接触到生产这一块,只有参与了企业的生产,才能够真正掌握行业的现状,”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李元晓是本次比赛的指导教师,他对参与大赛深有感触,“比赛推动着我们老师去跟企业的生产实践结合,让我们对生产的环节和技能的应用更加熟悉了,反过来我们给同学们讲课也更有针对性。”
“我的老师也曾经参加过牛精英挑战赛,明年我也要争取来到这个平台,锻炼自己的本领!”比赛现场的一位学生志愿者说。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程旭 见习记者 郑翅